2024-08-13
那日,宋徽宗梦到大雨乍歇、天空将晴时的色彩,就再难忘怀,下旨令制瓷工匠烧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的釉色,最终在天地人和的河南汝州烧出了这抹玄妙的天青色,成为专为宫廷烧制的御用瓷器。宋室南迁,青碧如玉的汝瓷,使皇室时有“近尤难得”之叹,传世品极少,其烧制技艺流传至民间制瓷作坊。
汝瓷为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汝州盛产高岭土、玛瑙、黏土等制瓷原料,为汝瓷烧制技艺的产生、发展、成熟和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传统汝瓷要求用玛瑙入釉,釉色素静典雅,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质如乳、声如磬的典型特征。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超,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虽然出生于汝州汝瓷世家,但对汝瓷缺乏兴趣,热爱美术和音乐,在家人的反对声中,他坚持理想,高考报考了北京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编曲。直到有一年春节回家,他看到一位长辈佩戴的一件饰品,当时就觉得非常美,不知是何材质,问了才知道是汝瓷做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契机,激发了他血脉中对汝瓷的兴趣。再到姐姐的厂里看汝瓷,顿时眼前一亮,这个东西原来这么的漂亮,汝瓷再也不是小时候印象中那种蠢笨的样子。此后去博物馆参观从北宋保存至今的汝瓷,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究器物背后的文化价值,惊为天人。
2018年,李超创立了自己的汝瓷品牌“九观”。从此,他的命运与汝瓷紧密相连,时刻体会着手中的泥土不仅仅是制作瓷器的材料,更是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
工艺流程·汝瓷
汝瓷烧制工艺技术性强,难度极高,成品率低,精品极少,工序繁杂,采用一钵一器支钉托烧的叠烧技法,主要环节有选料、练泥、制坯、素烧、制釉、施釉、烧制等,在烧制过程中,不仅与当地当时的气候、温度、湿度、风力、水质燃料有很大关系,而且如何把握制釉的黏度和流动性,烧制熔融温度及保温渐冷的析晶过程,直接影响着汝瓷釉质的形成,这一独特的烧制技艺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全凭技师的悟性、眼观和手感掌握等经验,靠师徒在生产过程中口传心授,世代传承。
汝瓷师承·带动就业
近年来,面对掌握汝瓷烧制技艺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李超老师致力培养对汝瓷非常感兴趣的就业困难学徒学习这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团善昌南·最美传承”师带徒公益项目找到李超老师,在他汝州工厂所在社区,寻找到两名就业困难人员,跟随他学习汝瓷制作技艺,引导他们走上成为手艺人之路。30天学徒期结束后,李超老师根据其学习情况,向其推荐灵活或稳定就业机会。
“团善昌南·最美传承”动员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其非遗基地所在社区、乡村提供30天教学计划、见习场地、工具材料、学徒补贴等必要条件,采取师带徒方式,向就业困难人员口传心授非遗技艺,每1万元即可为1名就业困难人员赋能增收。
学徒学艺·实现就业
学徒杨利,从小在农村长大,年少离开家来到汝州市里打拼,曾在国营瓷厂上班,后遇到下岗潮,离开汝瓷行业,如今没有单位愿意聘用,通过参加团善昌南项目,重拾汝瓷技艺,获得一技之长,不再失业。
学徒彭士航,一直在外打工,工作不稳定。家中母亲常年病疼,孩子在读,他希望参加团善昌南项目,能够学习汝瓷技艺,找到稳定工作,增加收入,照顾家人。
李超老师感谢“团善昌南·最美传承”师带徒项目的资金扶持,才能让就业困难学徒对汝瓷器技艺更加有信心,无后顾之忧的学习这项技艺,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传承汝瓷文化的事业中。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团善昌南助力改善非遗传承难、稳定就业难。团善昌南,至美至善,天下为公!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