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益项目

育才计划

美乡富农

非遗保护计划

文物守护计划

家族企业“做慈善比做企业容易”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袁媛  2015-02-10

对于一个家族企业的传承来说,要具备两种传承要素。其一是财富的交接,而另一方面,就是家族精神的永续传递。前者已经是被经济学界研究已久的话题,而后者却是最近开始备受关注。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认为,家族企业应该为建立一个美好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一个美好的世界对于家族企业的发展也是特别重要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家族慈善则是建立家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家族慈善对家族企业的影响具体有哪些?

徐永光:做慈善对家族是非常有价值的,首先,它团结了这个家族,使这个家族因为精神的凝聚而不会分裂。例如洛克菲勒家族有家族基金会,专门对自己家族做培训,现在的小洛克菲勒从十几岁就到南美国家做公益,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公益领袖。

家族基金会有条件做成最好的基金会,因为家族基金会没有市场诉求,可以将最高的社会理想作为目标和追求。家族基金会做慈善,是承载着先人的光荣与梦想,所以它们一定会追求卓越,所以也可以最廉洁。

从社会价值来说,用家族慈善的钱会比那些公募基金更踏实。社会创新不一定都能成功,家族慈善基金由于是用自己的钱来支持,失败的损失也是自己承担,这对于社会创新项目来说,压力会较小,同时不会造成社会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族慈善、家族基金会往往是社会创新的发动机,是改变世界很重要的力量。


《中国经营报》:近两年,中国的慈善环境有了翻地覆地的变化。而企业家呼吁和参与做慈善的也越来越多。你认为我们已经进入富人慈善时代了吗?

徐永光:现在富人慈善开始要有大的发展,预示着中国已经进入了财富传承的密集期。以前的富人慈善,整体量不大,也缺乏理性。而如今的富人慈善,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例如,王健林宣布万达上市后,要捐出90%个人资产建基金会。比尔·盖茨曾亲口对我说:“美国劝富人捐财产难,而中国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的财富多半还是家族来传承的。”也就是说,在中国的情况是,财富多数还是第一代的创富者所持有的,他们个人就能安排财富的走向。

随着这样的一个热潮到来,关于慈善的技术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以前,捐款可能都需要通过政府,或者隶属于政府的机构。公益信托的法律已经有十几年了,如今可以越来越多涉及到,这个热潮将会导致大量的私人基金会、家族基金会出现,这一类的慈善也是符合全球发展趋势的。因为这种形态对社会的进步,以及公益慈善生态环境的改变,都有助益。而如果这些富人可以自己去管理自己的钱,把自有的慈善资产管好,把慈善项目做好,会对整个公益慈善生态带来重大的改变。


《中国经营报》:对于企业家来说,一方面要以逐利为目的,但一方面又要做慈善项目。如何评价企业家的慈善行为是否健康?

徐永光:首先我们倡导要先做好企业家,再做慈善家,不能揠苗助长。如今对于家族慈善来说,有一种倡导叫影响力投资,这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的概念,所谓“影响力投资”,就是把企业家的投资,包括基金会的投资及社会私人资本的投资,投入那些能够有利于社会、环境、教育、养老等,以及其他各种对社会有利的事业。美国在1990年就“社会责任投资”选择了400家企业,称为“社会责任投资多米尼指数400”和“标普500”做了长期的比较,前者的年回报率是超过20%,而“标普500”的年回报率是18%左右,也就是说投入对社会有利的一些产业,尤其家族可以决定自己把投资和家族的理想结合在一起,它的回报率高于一般企业经营的平均回报。美国有专门用于公益投资的共同基金,而英国的慈善银行,也一直在做影响力投资。金融海啸期间,这些社会责任投资的机构表现得非常好,没有一个倒闭的。


《中国经营报》:由于中国的大环境影响,企业家们越来越不敢公然投入到慈善中。企业家们越来越觉得,做公益比做企业更难。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徐永光:我一直在强调,要用商业的手段去做公益,用投资的手段做公益。王建林曾经说要拿10个亿在贵州,不做捐赠而是做试验。他希望农民参与到这个誓言中来,自己得到收入,甚至分到股权,而通过这种投资他也能够有收益回报。

当然,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花钱容易挣钱难,在慈善方面却又发现,花钱比挣钱还难。但我认为,做慈善还是比做商业容易,商业的环境更残酷,很多时候还没得选择。而公益却可以选择,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出资人手中,所以空间很大。尤其对于中国的公益来说,还是白纸一张,未来可能还有无数可能的模式有待挖掘。但是,公益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去学习。


《中国经营报》:如今,很多企业基金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缺少话语权,或者又被企业宣传部门绑架。如何能转变这样的情况?

徐永光:其实在国外比较成熟的理念里,公益中可以接受企业的私利存在,通过公益,提升公司品牌的美誉度,也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公益项目本身是透明健康的。这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还是要以公众的判断为标准。

从企业发展本身来说,我不建议轻易创办企业基金会,在没有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时候,先可以成立企业的公益基金,由公益基金去投资一些项目,这样即使和市场部连接紧密一些,也不会遭到诟病。而企业基金会常常会被道德绑架。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