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益项目

思源·空中课堂

思源助学

扬帆计划

团善昌南

"雅安模式"下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寻机遇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11-14

“5年来,中国的慈善机构不断增加,草根组织分工越来越多样化,志愿者正往专业化方向走。”壹基金项目总监李弘在“4·20”芦山强烈地震过去半年后感慨,从汶川到芦山,民间救援与官方互补,也在不断成熟。

008年汶川地震中,不少社会组织崭露头角,有人将2008年定为“中国公益元年”。经过5年成长,“420雅安芦山救援”可能成为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的契机。

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在芦山地震后成立,是中国首个灾后应对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平台,被誉为官方与民间救灾合作的一个创举。通过半年实践,逐步形成公益组织眼中的救灾样本——“雅安模式”。

“该中心的建立,让我们找到了‘根儿”和归宿感。”专门从事抗震救灾的平安星负责人刘宝宗说,这对于草根社会组织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很多机构通过中心可以加快注册和专业成长的速度。社会组织也可以在中心学习很多东西,并在现场实践。

刘宝宗认为,中国的民间组织要讲究可持续发展,汶川地震让一部分灾区民众有了依赖性。“如果我们在帮扶过程中让他们有了惰性,我们不是在帮他,而是害他。”他希望,通过“雅安模式”,灾区民众自力更生。

“中国民间组织救灾有两大‘堰塞湖’,而此次‘雅安模式’正在进行突破。”刘宝宗说,两大“堰塞湖”一是资源与需求对接不上,服务中心能起到疏导作用;二是政策与执行中间有一个“堰塞湖”,有了中心,引导政策快速下入,呼吁下面推动政策实施。

“雅安模式”让政府、基金会与社会组织合作,可解决基金会“花钱难”和社会组织“无钱花”的矛盾。同时,报备制度也维护了社会组织的形象和权力,同时打击和遏制非法组织。

随着民间公益组织快速成长,部分慈善组织近年来也不断遭遇失信于公众的尴尬。公益组织如何持续保持公信力,将影响其救助效率。“雅安模式”也许是慈善机构“绝处逢生”的机会。

“每个行业发展起来都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服务中心能为社会组织第一时间提供备案,备注过的组织到了乡镇较能被放心接纳,这也是一个公信力的构建。”李弘说,阳光操作也能提升组织的公信力。

据了解,雅安服务中心建成以来,多家社会组织相继入驻。截至11月2日,共有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南都基金会等44家社会组织有效联系社会组织238个,支持和服务了79多个社会组织在灾区长期服务。

“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每个人身上也扛着历史”。这是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主管王光远认为的团队准则。他表示,“雅安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载入中国公益历史,但中国的社会组织必须找到其能力所长的定位,公益慈善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完)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