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报】 2024-05-08
5月8日,由民政部主管的民政部党组机关报《中国社会报》第五版刊发了李晓林秘书长关于《充分发挥基金会作用 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道。
原文如下:
充分发挥基金会作用 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李晓林
近年来,我国慈善组织的数量与规模明显提升,慈善文化深入人心,慈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基金会作用,知行合一开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发现问题 对接需求
在“知”的层面上,基金会秘书长要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慈善事业、发挥慈善作用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行”的层面上,基金会秘书长要带队深入基层,通过调研发现社会问题、了解帮扶需求,这样组织行动才会切实有效。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以下简称思源工程)“思源救护”公益项目就是经过一线调研后推出的。2011年,笔者与思源工程项目人员在多地调研后发现,中西部一些区县救护车人均配置量远低于正常水平,“欲派无车”的情况时常发生。2011年5月,“思源救护”公益项目正式立项,并计划在2020年前覆盖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向每个县至少捐赠3辆救护车(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各1辆)。到2017年年底,项目提前超额完成任务,2018年扩大覆盖范围,向遭遇地震、洪涝、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区捐赠救护车。截至2023年年底,项目累计捐赠3823辆“思源救护车”。
跨界整合 链接资源
自2007年担任思源工程秘书长以来,笔者与许多优秀的基金会秘书长交流,在大家身上发现了一个共同特点:以优秀的跨界视野和整合能力成为“公益资源的链接者”。不少基金会秘书长曾深耕某个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后,将原来的经验和资源带入慈善组织,迅速建立或转型为与市场高度接轨的慈善组织。跨界的另一层含义在于,作为一家综合性的基金会,帮扶范围往往涉及多个领域。一个社会问题就意味着需要一个解决方案,基金会秘书长要有面向全社会的公益目光和能跨界、擅跨界的思维能力,有效整合各类资源,高效解决相应问题。
做好公益慈善离不开募集善款,做深公益慈善更离不开与善款筹集协同配套的组织和服务机制。以思源工程的应急救灾行动为例,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思源工程迅速参与抗震救灾。当年10月8日,思源工程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同年,笔者荣获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在获得荣誉的同时,我们将“思源·战旗计划”作为基金会应急救灾的项目品牌,着手建立了“公募基金会+专业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机制,在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范治理 创新发展
发展和规范是慈善组织的“两条腿”。基金会的建设需要坚持“两条腿”并行,也就是坚持合规制度体系与公益项目流程的全面融合、内部规范治理与公益项目创新发展的双轮驱动,共同促进基金会高质量发展。
基金会秘书长作为基金会日常管理的负责人,是贯彻落实依法治会的推动者,是基金会依法合规开展公益慈善项目的把关人。在日常管理中,基金会秘书长应立足新发展阶段,强基固本,狠抓规范管理,引入第三方评估体系,由内到外审视机构治理,为基金会的长久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系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