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

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思源·团善昌南”项目助力非遗传承——万载存真·徽墨

    2024-03-12

中国黄山,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四处文化自然双遗产之一。风景绝佳,人文瑰丽的神奇土地孕育出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便是其中之一,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末安史之乱使制墨中心南移,至明代中期,整个徽州地区出现了徽人“家传户习”的制墨景象,使得徽州成为全国的制墨中心。徽墨,以桐油烟、松烟、漆烟等为原料,经过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步骤,精制而成,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1.jpg

徽墨

程君房,明墨四大家之一,精心研制配方,佐以药物香料,所制之墨精良无比,贡品得皇帝嘉奖。程师著有《程氏墨苑》,含500式墨谱图样,自诩我墨百年,可比黄金。

徽墨制作工艺甚为艰辛。点燃桐油,将瓷碗倒扣在上方,每半小时取一次烟灰,一盏油灯燃烧一天一夜也只能收集四两烟灰。苏轼有形容制作之艰,“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

2.jpg

徽墨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张少华

早晨五点,徽墨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张少华就带领着匠人们在程君房少华墨庄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制墨工序。把麝香、金箔等几十种独家秘制、价比黄金的材料放入沸水中熬成汤,倒入收集好、洗净晾干的烟灰中,再把牛骨胶、牛皮胶放入锅中融化,进行不停的搅拌,直到墨团变的细腻光亮。接着就是“轻胶万杵”捶打墨泥,通过万次以上捶打,用巧劲将胶与烟灰颗粒均匀完美地融合。接着匠人们按需要制作的品类精确称重,放入模具中敲打。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这时需将墨条避光自然阴干,每日至少翻面两次,以保证墨条两端不再翘起、水分全部蒸发。阴干至少三个月后,将其洗去灰尘、上蜡抛光、点彩绘金后,一方精美的墨锭才算完成。

3.jpg

徽墨制作流程图

每一方徽墨都是一件艺术品,融汇了古代中国的诗词、书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墨面上的或山水、或花鸟、或人物,各具姿态,精雕细琢,极具收藏价值。

4.jpg

徽墨

张俊是张少华的儿子,也是徽墨制作技艺黄山市级非遗传承人。他自幼受父亲的熏陶,对制墨、绘画、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2007年走上 制作徽墨的道路,张俊现为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认定制墨艺术大师、程君房少华墨庄第二代传承人、黄山市程君房徽墨品牌主理人、徽墨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

5.jpg

徽墨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张俊

熬尽灯油沥尽胆,留取乌金千秋照。千百年来,徽墨一直是中国文人墨客们的挚爱。它不仅用于书法、绘画,还用于制印、雕塑等多种技艺。每一方锭都承载着古代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张俊作为程君房少华墨庄第二代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近年来,他承袭父亲的技艺,着力培养就业困难学徒传承徽墨制作这项非遗技艺。

中年失业学徒叶重阳说:“因为家庭本身就比较困难,自己小时候读书也不是很多,小学毕业就没继续读了。在程君房少华墨庄向张俊老师学习制作徽墨,在经济方面能够解决一部分生活中的困难,同样也愿意跟随张老师在制墨的行业中一直坚持下去,把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来。”

6.jpg

张俊老师授徒传艺

张俊认为团善昌南是非常好的平台,给予想学习非遗传承技艺的就业困难的人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也会将自己所习得的徽墨制作技艺传授给徒弟,让他们能够将这门技艺一直传承下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思源·团善昌南--最美传承”助力改善非遗传承难、稳定就业形势。团善昌南,至美至善,天下为公!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