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6
“扶贫济困是慈善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重要使命和历史担当。”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对记者说,参与脱贫攻坚战,慈善组织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以深度贫困地区为主战场,与各级政府、企业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一起,为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而积极努力,全力奋进。
对于慈善组织应该如何积极投身扶贫攻坚的历史伟业,李晓林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慈善组织首先要深入理解、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新特征,制定助力脱贫攻坚战的新方法,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李晓林表示,慈善组织要充分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需要”,站在“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新高度开展扶贫及公益慈善工作。
其次,他认为慈善组织应充分发挥优势,结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在开展精准扶贫的同时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为从根本上消除贫困贡献力量。
“慈善组织具有贴近群众、灵活机动、专业性强等优势,可以迅速、准确发现贫困群众的深层次需求、原因并及时提供专业服务。”为此,李晓林认为慈善组织要发挥自身所长,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密切联系政府部门,积极沟通社会各界,要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立足长远,面向贫困村、镇开展农村整体扶贫开发项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先进经验和优秀案例。
“第三就是慈善组织要站在国家高度,继承和发扬传统慈善文化,建立与国际多边组织的减贫对话机制,让慈善事业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补充。”李晓林介绍说,多年来,我国慈善组织在复杂的扶贫环境中积累了经验,锻炼了人才,在精准定位需求,专业团队运作,社会资源募集和与政府、企业合作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式。在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慈善组织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慈善文化,吸收借鉴现代慈善理念和管理方式,开拓创新地打造优秀的扶贫项目,为其他国家开展扶贫及公益慈善工作提供参考借鉴的样板,从而提升我国慈善事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参与国际减贫贡献中国慈善组织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据李晓林介绍,多年来,作为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民建中央发起并负责日常管理的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将集约化扶贫、造血式扶贫和精准化救助、兜底式救助相结合,开展了多个品牌项目和活动,累计募集善款超过16亿元,累计帮扶困难群众超过1100万人次。(人民政协报记者 赵莹莹)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