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2
9月21至23日,由民政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慈善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主办,以“慈善,让中国更美丽”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第二届中国慈展会”)在深圳举行,并首次设立以救灾救助为主题的核心展区。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之一,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思源工程”)受邀参展,全面展示“思源工程”自2008年初以来赈灾救灾及灾后援建工作,并与社会各界共同分享、探讨赈灾救灾及灾后重建经验、模式和项目等议题。
在“第二届慈展会”现场,通过搭建立体展位和灯箱,人们看到了“思源工程”自2008年以来的赈灾救灾历程,分别以“冰雪灾害、思源有爱”、“汶川地震、十个最先”、“西南大旱、送去甘露”、“玉树地震、 七上高原”、“彝良地震、快速细致”、“雅安地震、不辱使命”、“定西地震、再踏征途”、“洪涝灾害、责无旁贷”等为主题的灯箱片,图文并茂地展示“思源工程”的赈灾身影,以及“思源学校”、“思源卫生院”、“思源方舟”、“思源救护”等灾后援建项目。
冰雪灾害 思源有爱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大面积严重冰雪灾害。2月4日,仅仅成立才8个月的“思源工程”,即与《北京青年报》、新浪网共同开展了“冰雪援助基金”募捐活动,创下了当时平面媒体与基金会合作募集款物的最高记录。春节期间,“思源工程”工作人员冒着寒风、跋山涉水数千公里将物资运送至受灾省份。
汶川地震 十个最先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当天,“思源工程”敢打敢拼、团结奋斗,立即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并在全国最先开展“重建家园”、“重返校园”和“心理救助”等十项活动。
2008年10月8日,“思源工程”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西南大旱 送去甘露
2010年3月,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等西南五省市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受灾人口逾5000万人。“思源工程”化爱心为甘露,紧急向灾区运送矿泉水,以解燃眉之急;同时,相继修建5000余口“思源水窖”,以提高当地抗旱能力,方便群众日常用水。
玉树地震 七上高原
2010年4月14日清晨,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思源工程”立即筹集赈灾款物,不惧高原缺氧、严寒和路险,先后7次上玉树,送去赈灾救灾物资,陪伴玉树孩子过新年,并开展灾后重建项目。
彝良地震 快速细致
2012年9月7日,云南彝良县发生地震后,“思源工程”紧急采购大米、食用油等物资运送灾区;第一时间捐赠救护车用于灾区急救;并关心受伤住院群众的营养餐饮问题,联合《都市时报》为伤员提供营养餐,直至伤员全部康复出院。
雅安地震 不辱使命
2013年,“4.20”芦山地震发生后,“思源工程”不辱使命,立即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紧急运送大量赈灾物资和救护车等,并募集善款4000余万元,随后开展了“思源小学”、“思源卫生院”和“思源方舟”等灾后重建、防灾培训等项目。
定西地震 再踏征途
2013年,“7.22”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岷县地震发生后,“思源工程”继续奋勇拼搏,在山路中颠簸,在余震中前行,紧急运送价值矿泉水、方便面等等灾区急需的生活物资,并联合爱心企业、人士开展“思源小学”等灾后重建项目。
洪涝灾害 责无旁贷
近年来,我国因强降雨而造成的灾害不断发生。无论是2010年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2012年甘肃岷县雹洪灾害和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还是2013年黑龙江洪涝灾害,“思源工程”紧急运送生活物资、急救车辆、排水设备等,全力开展赈灾救灾工作。
思源学校 关爱祖国的花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源工程”在灾后重建项目中,一直将资助教育事业为重点,在开展教育基础设施重建工作的同时,“以人为人”,结合已开展的“思源教育移民班”、“华谊兄弟公益基金零钱电影院”和“扬帆夏令营”等公益项目,为灾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励志成长,提供有益环境。
思源卫生院 助力医疗事业
我国基层卫生院是老百姓生命健康的守护神,在灾后重建项目中,“思源工程”将基础设施援建、医疗设备资助和医护人员培训等有机结合,以让老百姓享受最好的医疗环境与服务。
思源救护 守护生命
救护车是老百姓的“救命车”,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救护车”争分夺秒,提供急救服务,挽回受伤群众的生命。“思源工程”联合爱国华商陈沙立、“思源•天明公益基金”、“思源•仁慧公益基金”等,仅一年多时间,就捐赠了240余辆救护车,除为危急重症患者、孕产妇提供常规急救服务外,这些救护车还在云南彝良地震、四川芦山地震和黑龙江洪涝灾害中发挥发挥了紧急救助的作用。
思源方舟 防灾自救培训
“思源工程”始终坚持防灾减灾、科学逃生和自救互救等培训工作。自2013年9月起,“思源•新浪扬帆公益基金”陆续为雅安灾区100所学校、近30000名中小学生进行培训,并首期资助2400顶加装“电子可识别学生管理系统”的防护头盔,为挽救生命争取最宝贵的时间。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