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1
“现在上我们学校需要摇号,并且已经实施了两年,而这些变化得益于‘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在我校的开设,”宁化七中校长王隆凤感慨的说。
9月17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佑华公益基金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七中调研“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实施情况,并举办2020级“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开班仪式和座谈会。在这里,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商扶贫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陶鸣,“思源佑华公益基金”负责人曹贞再次听到喜报:2014级“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受助学生在今年的高考中,45人考入本科院校,其中15人考入985和211重点院校;2017级“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参加今年中考,全班50名学生全部考入重点高中,录取率100%。宁化七中校长王隆凤说:“本来想改变学生,没想到改变了自己的学校。随着‘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的开设,我们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摆脱‘后进校’面貌,发展为宁化县一个优质教育品牌。”
三明地处闽西和闽西北,属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2014年,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民建福建省委会、“思源佑华公益基金”将其被列入“思源教育移民计划”项目实施地,在当地开设“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每年选拔一批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小学毕业生,到县城中学就读,资助他们完成初中三年学业,并带动其父母进城就业定居,最终实现家庭的脱贫致富。当年9月,根据宁化县教育局推荐,“思源佑华公益基金”将宁化七中作为“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承办学校。
虽然当时的宁化七中被视作宁化县“后进校”,甚至还流传着“走进七中、迈向打工”这样一句话,许多孩子都不愿意去七中就读。但是,民建福建省委会、民建三明市委会领导多次深入七中调研办学工作;县教育局专门成立工作小组,指定中教股股长陈华沐作为办学监督员,从县域范围内选拔优秀的教师任教;学校也高度重视,不仅师资、生活上给予照顾,校长、书记还亲自主抓。民建福建省委会、“思源佑华公益基金”被宁化县教育局和宁化七中的行动打动,也坚信宁化七中一定能够能办好“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
2014级“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正式开班后,宁化七中教师团队以饱满的激情、坚定的信心、有效的教学方法,除在学习上高标准严要求,还在各个方面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创造力,比如打造特色班级文化,自主组织班会,参加各种竞赛,自编自导节目,参加社会实践……。首任校长吴太明曾说:“这些来自乡下的孩子,最要紧的是帮助他们扩大见识面。”第二任校长赖光林说:“要关注最后几名的孩子。”第三任校长王隆凤说:“最后关头,要保证给每一个孩子一张进入高中的门票,开启他们的人生之旅。” 2014级“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班主任孙爱群说:“我是最会‘折腾’他们的,光练字和演讲就磨了他们两年半。多年后,相信大家会感谢我这个‘折腾’他们的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学校、教师和学生们的努力付出和取得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据不完全统计,2014级“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初中三年,受助学生获得团体县级以上获奖8次,26人次获“连冈励志”竞赛奖项,12人次获书法竞赛奖,16人次获写作奖项,发表CN刊物1篇,6人次获阅读、体育、信息技术竞赛奖项。在2017年中考中,该班50名学生100%考入重点高中,班级各科平均分均位列全县所有班级第一名。三年后的2020年,该班学生有47人考入本科院校。孙爱群说:“‘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的孩子不会因自己的家庭情况自卑,反而因为成绩好、学风好而特别自信,有的孩子还是年级同学的偶像。”
特别是,随着“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的开办,宁化七中各年级学风和成绩都有了质的提升,多次统考均名列前茅。新华网记者刊发《三年摆脱“后进校”,只因一个“思源班”——民建思源教育移民计划带动福建老区中学蜕变》的一文,更是让宁化七中和“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声名鹊起。
“一开始家长对‘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持犹豫观望的态度,但随着办班效应的显现,校办公室经常有人打电话来咨询能否进入思源班,每班只招50个人,报名的常常有几百个。”王隆凤校长说,摘掉“后进校”的帽子后,每年的报名生源不断增加,学校也因此将办学规模将起初的800人扩大到1200人以上。
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民建福建省委会、“思源佑华公益基金”每年都在宁化七中新开设“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已累计开设7个,并充分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带“活”了一所学校。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受助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部整班考入重点高中就读;宁化七中中考成绩,连续4年获得全县第3名的好成绩,特别是2020年中考成绩居三明市第9名,优秀率居全市第5名,及格率居全市第8名。
在2020级“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开班仪式上,王隆凤校长说:“‘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已成为七中的教育品牌和励志榜样,带动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树立了七中的教育品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用更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把学校办成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回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民建福建省委会、‘思源佑华公益基金’、县委县政府和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的关爱、信任,让更多的革命老区莘莘学子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