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益项目

育才计划

美乡富农

非遗保护计划

文物守护计划

暖暖的新年

    2011-01-12

——民建中央、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赴玉树慰问团开展“饮水思源,和玉树孩子过新年”活动纪实

编者按:

2010年岁尾的冬季,也是玉树群众灾后经历的第一个寒冬。灾区群众特别是孩子们生活的怎样,一直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陈昌智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十分牵挂。12月24日陈昌智理事长指示基金会,要“尽力让一些生活困难的玉树灾区学生和群众度过灾后第一个温暖的新年”。至此,由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联合民建青海省委会、新浪网、京华时报、北京交通台等媒体,以及爱心人士海合龙祥等,拉开了“饮水思源,和玉树孩子过新年”活动的序幕。

2010年12月30日  西宁  晴  气温-12度  车队启程

16时50分。“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赴玉树慰问车队,现在启程”,随着基金会副秘书长陶鸣下达车队启程的指令,满载着1400件羽绒服和100套适用高原牧民生活用火炉的车队,一行8人共3辆运输车开始由青海省府西宁启运,此行也是基金会第七次为玉树灾区群众运送物资。据从玉树下来的人讲,此时车队上高原,冰雪山路是首要威胁,据当地天气预报,这两天山上已经下雪,可千万别成为“山寨王”;其次是严重缺氧环境,现空气含氧量不足内陆的60%,对人的身体提出严峻的挑战;第三是寒冷,经过5000米海拔的地区时,气温约在-25℃。至于吃住环境,就别指望内地大车店那样的“奢侈”环境……。这些都注定了此行将是最艰苦的高原之行,慰问团的同志大多默默不语,内心却在思考着该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圆满完成这次艰巨的任务。

2010年12月30日  玛多县  阴转小雪  气温-22度  高原之夜

20时17分。运输车队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到达海拔4466米的花石峡后,一台车便出现故障,慰问团同志的心一下揪了起来,刚出征不久,车就出现问题,前途莫测,难道真要当“山寨王”?为玉树学生和群众送温暖的活动是否能如期开展?领队焦急地打电话请求后方支援,但由于事发突然,得到回复是“请耐心等待,大约需要5个小时”。此时天色已暗,望着天上开始出现的点点星光,听着身边呼啸的寒风,此时的人们感到有些无助,领队不由自主地从兜内掏出新浪网董事长汪延在西宁分别时送给他的一条哈达,耳畔回荡着他的话,“揣上它,这条哈达会保佑你们平安!”。人在困难的时候,也许有一点点安慰就足以树立其战胜困难的信心。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抢修,汽车终于又发动起来了。领队兴奋地拉着司机冻僵的手,眼泪都快流了出来。

车队继续向海拔4304米的大野马岭挺进。经历了路上的挫折,车上的气氛有些沉闷,好在司机是个当地人,为人爽朗,一路讲些本地笑话轶事,为慰问团的同志减轻了许多焦虑。当他说到当地流行一句话:“花石峡不吃饭,玛多县不住店”时,问其原因,他笑而不答。本地的队友解释说“玛多,藏语‘黄河源头’的意思,因为这些地方海拔太高,人在这里吃不消”。但由于路途艰难且夜色已晚,慰问团的同志只能打破当地人的习惯,住在这个从西宁到玉树途中海拔4300米这一最高的居民点了。当地的队友怕大家担心,笑着说,住也有住的好处,玛多县的东北方向有被牧民称之为神山的阿尼玛卿雪山,西南方向有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明天清晨我们就可以远眺这两大“神山”了。这样一说,大家精神为之一振,耳鸣、头疼、胸闷的感觉仿佛少了许多。

31日,0时15分。车队终于抵达玛多县城,此时的气温-22℃。同行的队友父亲今天过65周岁生日,作为儿子却不能陪在老人身边,此时他一声不吭地躲在驾驶室的角落……。车灯远远地照着前方,依稀可见县政府大门上迎风招展的红旗,在黑夜里依然是那么醒目。看到司机已严重缺氧,反应明显迟钝,考虑到车队和全体人员的安全,领队决定当夜大家就住在玛多县政府招待所,这样就不得不迎接高原路途上的一个挑战—缺氧和严寒环境下的睡眠。

2010年12月31日上午  野牛沟  晴  气温-27度  征战巴颜喀拉山

寒风慢慢小了下来,此时高原的县城显得格外静寂,甚至可以听到手表的嘀嗒声。清晨当慰问团的同志相互对视时,发现彼此嘴唇已是黑紫色。整个夜晚,所有人员都因为缺氧和寒冷而辗转难眠,一路风尘再加上没有水洗漱,慰问团的同志一个个灰头土脸,显得非常憔悴,但从他们的目光中依稀可见那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08时02分。车队开始向沿途的最高峰—海拔5266米的巴颜喀拉山挺进。随着海拔的增高,空气越来越稀薄,重型卡车也像老牛一样喘着粗气慢慢地向前爬行……,人们说话的声音也逐渐小了,仿佛怕惊动周围的人员。中午过后,车队终于翻越了巴颜喀拉山口,此时慰问团的同志顾不上品味征服沿途最高峰的喜悦,抓紧时间向清水河镇行进……。

2010年12月31日下午  玉树  晴  气温-20度  给学生发新衣   

校长接受捐赠

玉树新寨小学(即:玉树县结古镇九年制寄宿学校)是“4.14地震”受损较为严重的学校之一,现有学生1393名,绝大多数是藏族学生。

15时30分,从西宁赶来的第二批慰问团6名成员一下飞机便直接赶赴11公里外的活动现场—玉树新寨小学,与运输车队胜利会师,慰问团的同志们相互拥抱着,在场的群众和学生们近千人无不为之感动。虽然慰问团的人员听不懂藏族同胞的叫喊声,但得知有些学生家长带着孩子从近百公里外的高原雪山上下来时,望着操场上那么多质朴的孩子和众多的家长,慰问团的同志还是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此时,“玉树同胞,我们来了,我们和你们一起过新年、过个温暖的新年”已经成为慰问团每个成员的心声。

现场感人的活动受到了新浪网、北京交通台等媒体的关注,他们纷纷通过微博、电话连线等方式传递着全国人民对玉树人民的关爱,索南尼玛校长感动地说:“你们在过新年的时候还惦记着我们,并且不辞辛苦的来到这里,真是饮水思源、不忘关怀啊,相信这雪域高原会铭记你们的恩情!”。学生旦周才仁的话更是直接表达了孩子们的心情,“北京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送我新衣,好快乐耶!……”。当主持活动的老师邀请基金会副秘书长陶鸣和青海民建省委会办公室主任何晓军讲话时,由于高原缺氧他们几乎说不出话来,只能几个字、几个字地往外蹦……。活动后,一位藏族阿妈拉着基金会副秘书长的手,流着泪说“你们真是好人”。

近两个小时的羽绒服发放工作结束了,但操场上的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拉着慰问团成员的手、拽着他们的衣服,不让他们离开。慰问团的同志只好耐心地告诉学生们,先去放一下行李,然后晚上和他们共迎新年。

2010年12月31日晚  玉树  晴  气温-22度  烛光下的新年晚会

一位学生得知陈昌智副委员长的亲切问候,感动的流下热泪

20时06分。新年晚会在新寨学校食堂拉开序幕,因为停电,慰问团成员和学生一起点燃了事先准备的150余支蜡烛,虽然室外寒风瑟瑟,但板房里充满暖意,烛光映在现场每一位藏族孩子的脸上,显得那么的红润、灿烂。一位老师提议,要把蜡烛摆成一个心型的图案,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在,于是师生们很快地摆出来。接着一位老师提议请副秘书长陶鸣唱第一首歌《北京的金山上》,此时的他经过下午搬运、分发服装,以及严重缺氧和路途劳顿,实在没有了力气,但还是坚持着满足师生们的愿望,以至于唱完歌之后头重脚轻,站都站不稳,随行的同志急忙把他扶到一边,打趣地说“这让我想起了春晚上调子起高的小沈阳”,现场顿时响起了欢快的笑声。现场的气氛开始活跃了,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展露一下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一份感恩的心,藏族学生仁增拉芷等12位同学尽情地表演了一首小合唱《感恩的心》……。

一阵手机铃声传到了活动现场,原来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基金会理事长陈昌智打来慰问电话,此时在遥远的北京和,,,,,,,雪域高原玉树之间架起了一道爱的彩虹,给在,寒冷板房中的师生们带来了融融,的暖意,“老师们!同学们,,!我代表民建中央、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向你们致以新年的问候!祝你们新年快乐!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长大了为建设家乡玉树和建设伟大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想念你们!全国人民和玉树同胞心心相连……”。在场的师生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迎新年之际,陈昌智副委员长还惦记着玉树人民。校长索南尼玛哽咽地说“能接到委员长打来的电话这在我平生,还是第一次,他那么平易近人,关心我们,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学生旦周才仁激动地说“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去北京看陈爷爷……”。不知哪位老师缓过劲儿来,提议学生们向陈爷爷问好,于是学生们分别用汉语和藏语齐声向陈爷爷祝福新年快乐!那祝福的声音在玉树雪域高原的上空久久回荡,,那关怀和感恩的暖意在人们心中久久的流淌……

玉树震后的七个多月来,这里的学生已鲜有久违的欢乐。“击鼓传花”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游戏,只能用矿泉水瓶来代替,“鼓声”则是慰问团的同志在缺氧的环境中发出的喊声,引得学生们开怀大笑。望着孩子们的笑脸,慰问团的同志强忍着头痛、胸闷等身体不适,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玉树的孩子们高兴,身体再难受也要扛过去。此时,民建青海省委会办公室主任何晓军的一曲《卓玛》、史海峰载歌载舞的《高原红》,再次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热情。自称是阿宝的藏族少年手舞足蹈地演唱了一首《扎喜》,央措等四位藏族姑娘激情地朗诵了《中华少年》,老师们一起唱起了《小路》……。在欢快的迎新年晚会上,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建青海省委主委高云龙,民建中央常委、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也分别打来电话慰问玉树的师生,现场热烈的场面一浪高过一浪……。时间过的飞快,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慰问团的同志和师生们围拢在一起振臂齐呼:玉树新年快乐!祖国新年快乐!那发自肺腑的感人祝福,在寒冷的板房中、在窗外漆黑的夜色里、在茫茫的高原上一遍又一遍地回响……。

共祝祖国人民新年好

窗外的寒风还在呼啸,慰问团的同志该返回驻地了。当车灯打开的一刹那,慰问团的所有同志都惊呆了,黑漆漆的操场上站满了学生,高原凛冽的寒风吹打着他们弱小的身体,冻皴的脸上流着扑簌簌的泪水,慰问团的同志不敢回望,眼中噙着泪默默地返回驻地……。

慰问团的驻地设在玉树灾后重建联合指挥部的板房。一下车,慰问团的同志就抓紧时间整理活动的信息。玉树冬季的深夜是寒冷的,以至于基金会副秘书长陶鸣在没有暖气的房间内即使穿着户外冲锋衣和羽绒服仍然冻的发抖,直到凌晨三点多总算发完了当天的活动信息。此时,要在玉树冰冷、缺氧的板房里睡觉,是极其难受的,大家只能和衣而卧,不敢翻身,因为每翻动一下都会被寒冷惊醒。就这样,慰问团的同志们在寒冷中坚持着,终于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1年第一缕曙光。

2011年1月1日  尕拉村  晴转小雪  气温-23度  为群众发火炉

火炉发放现场

玉树县仲达乡尕拉村是“4.14地震”的重灾区之一,村子原有藏族同胞360余户,2000余人,由于震后有200余户临时迁出,40余户投亲靠友,目前只有100多户人家。

9时05分。车队出发去距离玉树县35公里的仲达乡尕拉村,为那里的100户藏族同胞发放火炉。这个在一般城市只需不到一小时的路程,却走了两个多小时。按说从海拔3700米的玉树到海拔4300米且路程不过30多公里的尕拉村,其困难比翻越5266米的巴颜喀拉山要小,但在车队经过三江源纪念碑后,却发现道路极其坎坷。这里只有土路,许多路段积着厚厚的冰层,一边是冰川,一边则是深深的悬崖,当时的风力有五六级,望着这样的路段,慰问团的同志心情非常焦急。上,十分危险;退,对不起那里翘首期盼的百姓。车队的司机提出让当地的百姓到目前的停车地来取火炉,立即遭到领队陶鸣和副领队何晓军的反对,因为大家不想再让乡亲们去冒着更多的风险。叮铃铃一阵手机铃声传来,“陶鸣同志,你们到哪了?现在怎么样?你一定代我转达民建中央和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对玉树人民的问候!全国人民和玉树人民同在!……”,此时,在北京,始终关心玉树人民和慰问团行程的陈昌智副委员长打来慰问电话,这亲切的关怀一时让领队不知该说些什么,他深吸一口气说“报告委员长,我们已到了尕拉村,这里一切都好,请您放心、请民建中央放心”。放下电话,他心情很沉重,因为他是不想让委员长担心而编了一句善意的谎言,前面等待的将是更多未知的困难和必须完成的任务……。经大家商议,决定由指挥车先行探路,运输车拉开距离慢慢跟进,必要时由探路人员徒步引导前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车队终于在中午时分抵达了仲达乡尕拉村。当那里的藏族同胞看到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给他们送来的最需要的火炉时,即惊奇又惊喜,惊奇的是山里的藏胞们此时都不轻易走山路,这些人怎么这么胆大;惊喜的是没想到在这个寒冬季节还有很多的爱心人士惦记他们并给他们带来温暖。一位藏族阿卡激动地说:“你们送来的火炉是新年最好的礼物,比钱都重要,最实在,因为这里的受灾群众出去买火炉很困难,太感谢喽,扎西德勒!”。

 看着那些喜悦的藏族同胞搬着火炉,慰问团的同志心里十分欣慰,因为大家知道,在这个灾后的第一个冬天,这些藏族同胞们又多了一份温暖。

车队返程时,由于不少队员高原反应严重,有人提议每人念一段家人或朋友的祝福短信以分散一些注意力,于是迎来了一阵赞同。“爸爸,新年了,网上看到你和玉树的孩子们在一起,我也是你的孩子啊,能给我一个给力的祝福么?”,这是副秘书长陶鸣的女儿发来的,他念完后,心里一阵心酸,“这条不好、不好,还是请何晓军来一条”。一位队员拿过何晓军的手机,发现信息内容已打开,便念道:“爸爸,你在哪里?早上起来没见到你,我都哭了,我太想你啦!”,这是何晓军4岁的儿子专门让妈妈发来的短信,他听后眼里噙满了泪水。“还是我来念念你的短信吧”,何晓军抢过史海峰的电话翻出一条就念起来,“爸爸,爷爷过生日,你怎么去了玉树?一定多穿些衣服,注意安全啊!”,这是史海峰的女儿发来的……。“兄弟们,别念了,把家人的爱埋在自己心里吧”,陶鸣说道。

车队慢慢地在冰路上驶向玉树。

15时10分,慰问团刚到达玉树结古镇便吹刮起了大风,天一下子阴沉了下来,看来今晚是要下雪了,慰问团的同志兴奋地说,“这次为尕拉村送的火炉可真是及时啊”。

18时20分,玉树的天空下起了2011年的第一场雪。

2011年1月2日  甘达村  晴  气温-23度  回访受助地

四一四牧场和甘达村据结古镇20多公里,是“4.14地震”中损毁最严重的村庄之一,也是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在第一时间援助的村庄和牧场,甘达村新村坐落在海拔4300米的地方,气温比结古镇要低4—5度。

13时45分。副秘书长陶鸣决定带队员对四一四牧场进行回访。也许两个“4.14” 是个巧合,他心想一定要看一下基金会在震后第一时间救助过的四一四牧场,相信与那里的群众再次重逢一定会很好快乐。但恶劣的道路状况似乎总在作对,雪后的山路很滑,不时有车辆滑进路旁的沟里。当行驶到海拔4200米的高山时,一长段冰路挡住了去路,几次试着通过都险些滑进旁边的沟壑,无奈只得转向甘达村。四一四牧场虽然不是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地,但没有到达那里,慰问团的同志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16时20分。慰问团的同志来到曾经在地震时遭受毁灭性破坏的甘达村,现在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居住区已由政府为每户村民盖起了80平方米的新房。慰问团的同志首先来到刚刚新添家族成员的藏族同胞土丁久美家,见到基金会的同志从北京专程来看望他,他激动的连话都说不出了,只是紧紧地攥住慰问团同志的手……,望着他那仅出生一个月的宝宝,慰问团的同志心想:玉树又增添了一个新的生命,又多了一个新的希望。接着,慰问团的同志又来到地震中失去长子的季男才仁家,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兴奋地说:“新年里你们给我家带来这么多食品,这是思源工程基金会对我的关怀,好啊,谢谢你们!”。

18时32分。慰问团的同志来到玉树县赛马场帐篷居住区,分别探望了失去6位亲人的永登搭生家和藏族阿妈昂美阳玛家。当他们见到基金会的同志在新年之际看望他们时,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纷纷让慰问团的同志进家喝杯青稞酒、酥油茶,慰问团的同志婉言谢绝了……。离开藏族同胞的家,望着渐渐黑下来的天空,繁星点点,仿佛星星也在见证着人世间这温暖的时刻。

2011年1月3日  玉树  晴  气温-14度  总结并返程

3天来,慰问团的同志从西宁至玉树往返总行程约2000公里,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先后为新寨小学等1400名学生发放了羽绒服,为仲达乡尕拉村等107户藏族同胞送去了火炉和食品。在座谈时,很多同志都表示,这次活动得到陈昌智副委员长的勉励,以及广大新浪网友和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是慰问团的同志克服困难、坚持下来的动力。当慰问团的同志拿出藏族同胞和学生们在基金会会旗上写下的感言和祝福时,无不感到:2011年元旦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所经历的一切磨难和艰辛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中午,慰问团一行8人在玉树吃了临行前的最后一顿饭,虽然只有两盘凉菜、一盘水饺和一盘馒头,但大家吃的好香、好香,仿佛是新年里吃的一顿大餐……。

15时10分。慰问团全体人员登上了返西宁的班机。当他们回望玉树时,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慨和激动。再见了,玉树!再见了,我的同胞!在你们需要时,我们一定还会再来!

16时30分。慰问团成员安全抵达西宁。至此,“96小时的新年”圆满画上句号。

后记

此次“饮水思源,和玉树孩子过新年”活动虽然暂告一段落,但大家欣慰地看到在慰问团达到玉树的前一天,中共青海省委的领导刚刚视察和慰问了一些受灾农户,并给那里的群众带去了温暖。而对于玉树众多需要帮助的学生和群众,还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对在本次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广大新浪网友、部分媒体,特别是青海省政府接待办、玉树军分区和爱心人士海合龙祥等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对赴玉树慰问团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表示敬意!

慰问团8名成员是:

领  队: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  陶鸣

副领队:民建青海省委办公室主任 何晓军

队  员: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天使计划办公室主任  戈录城

民建青海省委副主任科员  史海峰

京华时报记者  夏萌(女)

青海卫视记者  耿尕卓玛(女,藏族)

青海卫视记者  王玉海

西宁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李庆德

司机6人(名单略)

 

撰稿: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民建青海省委会

 

 二O一一年一月七日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