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益项目

育才计划

美乡富农

非遗保护计划

文物守护计划

情暖渝东花正红——“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扶贫纪实

来源:民建重庆市委会  作者:张长荣  2018-10-22

国庆前夕,秋雨绵绵,凉风习习,枫叶渐红,对山城重庆来说,正是待客好时节。此时,美丽的武陵山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

9月26日—27日,在民建重庆市委巡视员、专职副主委杨亚丽和副巡视员吕洁的陪同下,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简称“思源工程”)副秘书长陶鸣、思源佑华公益基金管委会负责人曹贞,专程来到黔江区和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走访已经开办了7年的“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以下简称:思源•佑华班),了解高山易地搬迁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学习和生活情况。


他们的到来,让寂静的武陵山腹地顿时沸腾起来,1100多名曾经和正在“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就读的高山易地搬迁学生和困难家庭学子,从心底升腾起的无限感激顿时化为流淌不息的泪水。他们的到来,让美丽的武陵山更加魅力四射,一朵朵含苞待放的民族之花正次第盛开;他们的到来,让巍峨的武陵山孕育着新的希望和未来,一颗颗幼苗正茁壮成长,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成长为国家栋梁。

爱洒武陵山

精准扶贫,教育先行。多年来,一直坚持这个原则的民建中央,将教育扶贫纳入精准扶贫的重要工作中。在民建中央主要领导的关心下,2009年,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思源工程”理事长陈昌智的领导下,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原常委、“思源工程”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主席李晓林的率领下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正式试点“思源•教育移民计划”项目,并于2012年在“思源•佑华公益基金”的支持下,在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原中央苏区全面启动该项目。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扶贫项目相比,“思源•教育移民计划”是以易地搬迁教育扶贫为牵引,以移民安置为抓手,以创造农村移民群众创业就业条件为要素,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拓展农村产业扶贫为要务,紧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工程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集“教育扶贫、易地搬迁、创业就业、恢复生态和产业扶贫”五位一体的复合型扶贫项目。


“入读‘思源•佑华班’的学生,需要满足2个条件,来自易地移民搬迁,且贫困的家庭。”吕洁介绍道。

扶贫先扶智,扶智助脱贫。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和思源佑华公益基金开展的“思源•教育移民计划”项目迅速在国内展开。

有数据表明,自2012年以来,“思源•教育移民计划”已累计在六盘山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等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设了225个“思源•教育移民班”、11个“思源•教育育才班”,共计资助11200余名、34625人次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完成三年中学学业。

其中,思源佑华公益基金分别在黔江区、酉阳县、彭水县、奉节县共资助了19个班,受益学生及受益家庭达1100个,为集中力量脱贫攻坚,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拥有14个国贫县和4个市贫县的重庆,则成为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地区之一。


据了解,2011年以来,在民建重庆市委助力、民建黔江区委配合下,“思源•教育移民计划”已在酉阳、黔江、彭水等地开设了22个“思源•佑华班”,每个班50人。其中,在读的班级有2016级黔江3个班,2017级黔江、酉阳、彭水各1个班;2011—2015年共资助的13个班、650名学生已毕业。今年9月,又在黔江、酉阳、奉节新开2018级3个班。

关爱中成长

右手抽出一根扎丝从中间扳弯90度,左手将扎丝穿过钢筋扎点的底部,右手的扎丝钩立马钩住扎丝扣,左手食指压在钩前部,紧靠扎丝开口端,顺时针旋转几圈,一个结点的钢筋绑扎迅速完成。

2013年8月的一天,重庆主城区一个建筑工地,来自重庆市黔江区白土乡的苗族汉子周勇(化名)正熟练地用镀锌钢丝绑扎钢筋。

炎热的天气,流淌的汗水,全身湿透的衣裤,已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的他露出了疲倦的神色。可他还得继续干下去,毕竟家里4个孩子已陆续上学,大女儿周明春即将上初中,工资大部分都要用于孩子们的吃穿学用度。虽然老婆在家务农,也种了几亩地的烟叶,但收益不多。这让趁农闲时出来打零工的他总是争取多干点儿活,这样工资可更高一些。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突然,周勇的老年机铃声刺耳地响起,《最炫民族风》的音乐声引来同事们侧目。

“喂,哪位?”“老周啊,我是村小的耿老师,周明春的毕业成绩不错,经村里、区教委和民建区委推荐,她可以去冯家中学上‘思源•佑华班’。你有意见不?”

“读那个班有啥要求,那个班好不好?”,“读这个班,必须是高山移民户和贫困户的孩子,还要娃娃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好。对了,娃娃上学后,每年都能享受到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和思源佑华公益基金资助的2000元教育扶贫基金。我了解到,冯家中学很重视那个班,将配备最好的老师。”

“这是好事啊,我没的意见。耿老师,一定替孩子报上名。你看我在主城打工,没时间回家,就麻烦你替我谢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谢谢帮助孩子的好心人!”挂断电话,周勇脸上露出了笑容,娃娃这是遇上了天大的好事。


周明春确实撞了大运。周明春入读“思源•佑华班”后发现,全班50个同学都来自于高山移民和贫困家庭。相似的经历和同样贫困的境况,让孩子们格外珍惜来自不易的学习时光。校领导和老师们也关注着这个班的学生,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他们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冯家初级中学每个年级都有一个“思源•佑华班”。

与此同时,民建重庆市委、民建黔江区委和黔江区教委每年都会安排人去看望几次孩子们,跟他们谈心,听听想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还为孩子们送去学习书籍和用具,每个班都建有“民建思源•佑华图书角”;每次都会与学校领导和任课老师们座谈,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我在冯家中学呆了3年,学习氛围浓,师生感情好。每年寒暑假,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会到我家家访,了解我家的情况和我的学习进度。校领导和老师们像爸爸妈妈一样亲,我挺想他们的,一有时间我都会回学校看看他们,汇报下我的学习近况。”如今,已升入黔江区重点中学——黔江中学读高二的周明春对自己的幸运颇为感慨。

在重庆市的黔江、酉阳、奉节等国家级贫困区县,像周明春这样的幸运者越来越多。如今,在黔江中学,有好多来自冯家中学、人民中学和舟白中学的“思源•佑华班”学生,因素质高、成绩好、知感恩,这些孩子赢得了师生们的关心和关注。

让任教的老师们颇为自豪的是,“思源•佑华班”已成为黔江、酉阳、奉节等地初中品牌班的代名词,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会考入当地重点中学,学习成绩均排在全年级上千名的前100名内。

身边的温暖

7年来,“思源•教育移民计划”在重庆实施进展情况如何,“思源•佑华班”的孩子们生活与学习好吗,他们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得到进一步帮助?

这不仅是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思源佑华公益基金和民建重庆市委需要了解的问题,更是陶鸣、曹贞和杨亚丽关注和关心的重点。

实地走访调研并了解孩子们的家庭近况,参加今年这批入读“思源•佑华班”学生的开班仪式,现场捐赠“思源•教育移民计划”项目资金和书籍,与孩子们、老师们和家长代表座谈交心,亲自将温暖和鼓励送到身边,是陶鸣、曹贞和杨亚丽等人早就计划好的大事和要事。

9月26日,来到武陵山的他们,走进2个现就读“思源•佑华班”学生的家里,了解他们的家庭现状。

黔江区冯家街道寨子村5组,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边,一片苍松劲立的树林旁,矗立着一栋青瓦白墙的二层小楼。

走进小楼,外墙的光鲜与室内的简洁形成强烈的对比:简单粉刷的墙面,粗糙的水泥地面,没有护栏的楼梯,简陋的家具和床上少得可怜的被褥,无不显示出这家人生活的窘迫。


这栋修建仅3年的小楼,是冯家中学2018级“思源•佑华班”学生、12岁的粟兴宇的新家。未搬家前,粟兴宇一家居住在深山里,靠种植几亩薄地和养殖几头家畜为生,全家缺乏主要的经济来源。为维持家庭各种开销,父亲粟正建不得不外出务工。粟兴宇2岁时,父母离异。从此,粟兴宇只得由近80高龄的奶奶黄正香照顾。

粟兴宇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生活在单亲家庭,过着留守儿童的日子”,这是陶鸣和曹贞发自内心的感触。

粟兴宇又是幸运的。全家在享受政府高山移民搬迁待遇,从深山搬迁到交通便利、耕种和养殖更好的山脚的同时,他还得到了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和思源佑华公益基金的帮扶,成为冯家中学2018级“思源•佑华班”受助学生。全家人对他的未来充满希望。

“你们是好人,感谢你们喔!”当粟兴宇的奶奶和二叔紧紧握住陶鸣、曹贞和杨亚丽等人的手,嘴里不断重复这两句感谢的话语,土家人的淳朴和山区的贫困深深地震撼随同走访调研的每一个人。陶鸣和曹贞向他们郑重承诺,“你们放心,我们会一直关注并援助孩子在‘思源•佑华班’学习”。

与来自单亲家庭的粟兴宇相比,家住黔江区冯家街道白腊村7组,现年14岁的土家族姑娘周乐要幸运得多。父母在家务农并打点小工,家里有一位81岁高龄的奶奶,无技术的哥哥在外打工,妹妹周欢与她同在冯家中学读初二。


因为全家属于农村建卡贫困户和异地扶贫搬迁户,成绩优异的周乐由原就读小学推荐、村街道证明、教委审核通过,成为冯家中学2017级“思源•佑华班”学生。

在她家里,周乐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卧室和墙上张贴的一张张奖状,让前来走访调研的一行人感到欣慰和满意。陶鸣、曹贞和杨亚丽鼓励周乐一家勤劳致富,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随后,他们来到冯家中学,见到了正在上课的周乐,并鼓励她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学习,做懂感恩、好学习、有强烈责任感和爱心意识的好学生。

9月27日,酉阳县实验中学会议室,当陶鸣、曹贞和杨亚丽等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佑华公益基金管委会和民建重庆市委的一行人走进会场,参加2018级“思源•佑华班”开班仪式时,100名“思源•佑华班”学生站起来使劲鼓掌。孩子们早就盼着见到他们了。


2天来,这样的见面场景,已重复了好几次了。可每一次见面,孩子们稚嫩的脸庞、阳光的笑容、礼貌的问候,都让陶鸣、曹贞和杨亚丽等人感动不已。

“我们要有爱国情怀”,“要为中华复兴而努力学习”,“要饮水思源,长大后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陶鸣与同学们交流时语重心长。为表达心中的那份感激,懂事的孩子们孩子们响亮地喊出的“爱国”、“执着”、“思源”、“佑华”、“我自信”、“我自强”等话语,久久回荡在整个校园上空。

“我们对大家寄予了无限的期望。期待你们学有所成!我们在北京、上海等着你们!”曹贞则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考上好的高中,考上心中向往的大学。像妈妈一样的亲切话语和殷切希望,赢得了孩子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殷切希望老师们一如既往地引导、教育和培养孩子们”,“殷切希望孩子们心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报恩父母,报答关心帮助过你们的老师和恩人”。曾经当过老师、做过中学校长的杨亚丽,用亲和的语调、勉励的话语,鼓励所有的老师和孩子们为美好的未来一起努力、一同打拼。

开班仪式上,当陶鸣和曹贞向黔江冯家中学和酉阳实验中学分别捐赠了30万元的“思源•教育移民计划”项目善款,杨亚丽向两所学校数百本书籍后,老师和孩子们激动万分。有学生更是当场将自己的书画作品、作文送给陶鸣等人做“礼物”,用这种独特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我们将为学校提供最好的办学环境”,“我们将为同学们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滴水恩涌泉报。我们将努力学习,长大后也要成为你们这样的爱心人”……当县领导、校长和学生代表向来宾们郑重承诺时,陶鸣、曹贞和杨亚丽一行人满意地笑了。

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了承诺的含金量。近年来,我市的每一届参加中考的“思源•佑华班”,均有超过80%的毕业生考入了当地的重点中学,超高的升学率已经实现了他们曾经许下的相同诺言。他们相信,现在及未来的“思源•佑华班”,一定会保持这种高升学率,孩子们都会升入满意的好学校。

面对面交流

要想真实了解“思源•佑华班”孩子们的现状,走进他们的心里,只有跟他们和身边的亲人、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

连续2天,陶鸣、曹贞和杨亚丽一行人在黔江中学、冯家中学、酉阳二中、酉阳实验中学,与校领导、任课老师、班主任、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毕业后已升入高中就读的学生代表进行了4次面对面的谈心活动。


“家里有几个孩子,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孩子回家后,你们是怎么交流的”……面对紧张、拘谨的家长,陶鸣等人用亲切的话语进行轻松交流。

“要不是有‘思源•佑华班’,娃娃可能就只有辍学了,家里2个孩子,供不起”,“谢谢你们,我没有文化,不会说话,但我会严格要求娃娃努力学好文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知恩图报的人”,“贫寒不可怕,可怕的是没追求、没理想、没目标。我会要求我的孩子要有远大理想和目标,要有爱国爱家爱校和知恩图报的思想”……淳朴憨厚的家长代表如是说。

“学校还有什么需要我们援手的”,“老师们有什么困难”……面对辛勤耕耘教育事业的园丁们,陶鸣等人交流中透出尊重和感谢,这让老师们很感动,也充满自豪。

“我们将实施理想信念教育、攻坚克难教育和感恩奉献教,严格要求孩子,督促他们努力上进”,“充分发挥师资力量、帮扶资金的作用,力求思源班学生人人升学,人人成才,阻绝贫困隔代发生的可能”……校领导、任课老师、班主任如此表态。

“孩子们,我们来看你们了”“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他们在哪里打工”“你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好孩子,爸爸妈妈不在了,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还有关心着你的我们”“孩子们,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一定要跟我们说,我们一起面对”……


在孩子们面前,陶鸣等人亲人般的关心、关爱和关怀,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

“我家里有姐姐和弟弟,家庭很困难。是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和思源佑华公益基金,让我能就读‘思源•佑华班’。我将努力学习,从年级50名争取向年级20名迈进”,“妈妈种地,爸爸打工,爷爷奶奶身体不好。你们的资助,减轻了我家里的负担,感谢你们”,“你们不仅给我们物质帮助,还从心灵上慰藉、精神上鼓励我们”……

知心的话儿说不完,感恩的话语道不尽。每次交流中,亲切的问候,积极的鼓励,掏心的交流,温馨的场景,让山城重庆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慈情善意,爱与关怀温暖着每一个家长、老师和孩子,也感动着座谈会上的每一个人。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交流带来的温暖还未褪去,离别时孩子们自发唱响的一曲《感恩的心》,让陶鸣、曹贞和杨亚丽一行人感慨万千,主动参与到孩子们的合唱中。不经意间,他们的双眼已噙满泪水。

交流不但拉近了大家的距离,还进一步推进了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和思源佑华公益基金对重庆市的“思源•教育移民计划”工作。

“我们将会继续在重庆开设‘思源•佑华班’,将教育扶贫工作一直做下去。”陶鸣、曹贞和杨亚丽郑重表态。其实,从他们今年在奉节新开设“思源•佑华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决心和态度。

近日,已返回上海的曹贞更是给杨亚丽带来一个好消息。她在发来的微信中表示:思源佑华公益基金决定为酉阳县“思源•佑华班”的孩子们定制统一的班服和新书包;在酉阳县开设“思源•佑华教育育才班”(高中班),为“思源•佑华班”的孩子们入读高中保驾护航。

饮水思源佑新苗,情暖渝东花正红。如今,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和思源佑华公益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在民建重庆市委的助力下,“思源•教育移民计划”正在重庆如火如荼地推进,一个个“思源•佑华班”正有序开设,一颗颗幼苗正茁壮成长,一朵朵祖国的花朵正娇艳盛开,“我们的未来将更精彩!”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