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益项目

育才计划

美乡富农

非遗保护计划

文物守护计划

一线声音:4.20芦山地震救援五个新特点

来源:慈讯网    2013-05-07

4月23日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四川尚明公益发展研究中心的理事长郭虹在“汶川经验与芦山地震社会应对系列研讨(一)”活动上总结了“4.20芦山地震”救援的新特点。郭虹经历了五年前的“5.12汶川地震”,又刚刚经历了“4.20芦山地震”。自四川“4.20芦山地震”发生以后,她一直在前线开展救援工作。为了给北京的公益人士分享灾区的受灾及救援情况,她刚刚从成都赶到北京。

郭虹首先表达了自己对芦山地震救援的信心,“对于四川人民来讲,国人不负川,川人不负国。请大家相信,地震震不垮我们,我们一定会站起来。”

据郭虹分析,这次地震救援有5个新特点值得大家关注。

第一,这几年成都新的公益机构大量出现,这些新机构在第一时间采取了行动,联合发起了“4.20联合救援”。“昨天下午是第二次信息分享会,会上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把我们这次行动名称定为‘成都公益组织4.20联合救援行动’,这个行动的持续时间初步定为三个月,简称‘4.20联合救援’。”郭虹说。

第二,这次的物资供应分配比上次要好很多。“这次政府救援力度也是非常大,我们会看到政府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非常完善的,和当年5.12那种混乱无序的状况比确实大不一样。”

第三,联合救援的所有组成机构都达成共识:紧急救援不是我们的特长,我们的主要工作将会在安置期以后开始。“NGO自身要明确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但要关注当前能做什么,更是要思索怎样才能把下一步的事情做得更好。”郭虹坦言。

第四,这是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新媒体如何在地震救援中发挥作用。“微博、微信等各种各样的新媒体,使得信息能够非常迅速地沟通,当然,在第一、二天的时候,信息显得有点混乱,所以各方都在呼吁,能否建立一个共同的信息出口。”郭虹分析了新媒体给地震救援带来的帮助以及不足之处。

第五,这次,各个NGO的合作意识、协同意识、资源共享意识都很好,不像过去一样,觉得我的资源就只能我用。郭红分享了一个例子,22日深圳一家慈善会给“4.20联合救援”的一家成员机构捐赠了一笔钱,这家成员机构收到钱后表示这些钱是“4.20联合救援”共有的。“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这是5.12形成的共识。”郭虹表示。

分享环节结束后,现场有观众问郭虹,“据您所知,还有什么物资是灾区需要的,哪些是我们能做的?”

“我的回答可能大家会有点失望,不管在什么地方,我们说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支持雅安。至于外地的朋友们,目前来说可能真的没有太多的需要,如果要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会及时给大家通知,会向大家求助的。”郭虹理性地回答道。

“汶川经验与芦山地震社会应对系列研讨”,是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和南都基金会共同发起,联合各大基金会、NGO、媒体以及其他民间救援力量召开的一次研讨会。系列研讨二计划本月底在成都召开,系列研讨三将回到北京召开。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