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 2020-10-20
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从事扶贫开发事业”。
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民建中央发起并负责日常管理的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秉承“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宗旨,在教育扶贫、卫生医疗扶贫、社会救助、新农村建设和救灾赈灾等领域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下面围绕本会多年来的实践,就社会组织如何更好参与脱贫攻坚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以顶层设计为牵引,把握公益慈善的总体方向。
一是明确工作重点。本会将精准扶贫工作聚焦重点贫困地区和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在592个国贫县、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区三州”进行精准式扶贫;并将原有10个扶贫计划改为5大业务板块、数百个公益慈善项目。截至目前,本会累计募集善款及对接贫困县农特产品上行达77亿元,帮扶困难群众超过1800万人次,其中99%以上是农村贫困人口。
二是细分慈善项目。目前本会开展了教育扶贫、医卫扶贫、社会救助、新农村建设和救灾赈灾5大类200余个项目。其中,教育扶贫20余项,卫生医疗扶贫10余项,社会救助70余项(涵盖63种大病救助),新农村建设20余项,救灾赈灾100余项。
三是改进工作方法。首先从以民建会员为主体的捐赠转变为社会捐赠。2007年本会成立之初,民建会员企业或会员捐赠占比近90%,2008年起本会逐步走向社会募捐,当年实现社会捐赠占比近60%,2019年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占比达约93%。其次积极拓展网络募捐渠道,由2007年网民捐赠年均不足100人次、千余元,发展到近4年每年线上捐赠人次超过1亿人次。
四是注重帮扶监管。首先是发挥和依托各地民建组织力量,本会在各地共有300余个“思源工程”办公室。其次建立健全各种监管措施,确保公开透明,本会透明指数已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公募基金会并列第一。第三是强调媒体监督,有近300家媒体作为第三方监督力量。
二、打破传统公益慈善桎捁,充分运用现代公益慈善理念和手段。
一是搭建扶贫先扶志、扶智的理念格局。本会按照“顶层设计、突出重点、复合帮扶、注重实效”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扶贫项目。援建了100多所“思源学校”、3000多个“思源电教室”、5000多个“思源扬帆图书室”、130余个“思源零钱电影院”、200个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教室、为2155所学校搭建“儿童安全教育平台”。
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多年来,本会联合《时尚芭莎》举办的“芭莎明星慈善夜”,是全球最大的华人明星慈善活动。本会还联合数十名主播开展“思源爱的分贝”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名流参与本会慈善活动募集善款达5亿元。
三是带动聚合基层社会组织参与扶贫。为解决基层社会组织募捐资质难题,本会主导建设了帮帮公益平台,并成为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两年来平台已有197家公益机构等注册认证,共发布353个募捐项目,约260万人次捐赠超亿元。
四是不断挖掘潜能,为扶贫作更大贡献。本会牵头联合多家知名电商企业,发起成立了中国电商扶贫联盟,现有成员单位29家,已累计帮助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对接销售超过51亿元。
三、坚持集约化扶贫的发展思路,追求扶贫效益的最大化。
一是以教育扶贫为牵引,阻断贫困代际延续。本会的“思源教育移民计划”项目,以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延续为目标,以移民安置为抓手,已在14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原中央苏区等累计开设了301个“思源教育移民班”及“思源育才班”,共资助16018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受助学生考进县、市重点高中的平均录取率达86%;大部分地区受助学生本科上线率超80%。
二是解决农村卫生医疗院前急救短板。首先是坚持集约化扶贫理念。本会共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捐赠3712辆救护车,覆盖592个国定贫困县,覆盖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主要乡镇中心卫生院,年均为近300万人次农村群众提供医疗急救服务。其次是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医卫状况。本会联合爱心企业捐赠2亿多元,为全国近100个县级医院捐助大型医疗设备上百台(套、件),3D卫生医疗诊断平台200套。三是积极援建村级卫生室。本会先后援建198个村卫生室,对近3000家县级医院进行了各类帮扶。
三是化解贫困地区群众因病致贫的急难。本会积极响应“救急难、兜底线、保民生”的号召,累计救助和资助63种大病患者超过3万人。
四是运用现代科技,打造人人公益的良好环境。今年“99公益日”本会共获68余万人次捐赠6000多万元(含腾讯配捐),在全国公募基金会中位列第三。此外本会积极开展网络募捐工作,2019年共有6.12亿人次爱心网友向本会捐赠近1.6亿元,同比增长85%。
四、社会组织在自然灾难面前要勇于担当。
一是社会组织已成为我国抗灾赈灾不可或缺的力量。本会一直积极投身救灾赈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救灾中,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二是社会组织要以抗灾赈灾实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在连续多年的全国两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全国人大代表、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提交了一系列提案,建议从国家层面全面建设从全国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救援救灾统一标准的指挥平台和系统,从而达到增强国家整体赈灾能力、减轻灾害损失、合理调配资源等目标。三是社会组织跨国赈灾充分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本会积极参与国际救灾救援,在尼泊尔大地震派出救援队开展生命搜救、医疗急救、卫生防疫等工作。
(作者系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商扶贫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