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舒迪 2021-03-10
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公益慈善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扶贫,也是慈善的终极价值之一。据民政部统计,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全国社会组织共实施扶贫项目超过9万个,投入各类资金1245亿元,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的历史进程中,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慈善家、残疾人工作者等都积极投入,亲身参与和见证了这一彪炳史册的奇迹,并在未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继续发光发热。
——人民政协报 犇向新征程 · 特别关注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深受鼓舞和激励。”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对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主席、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林达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慈善家李晓林博士略带激动地说:“今天的中国,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生机、积蓄着力量、充满了希望。”
“在脱贫攻坚的伟业中,践行者最光荣。”李晓林告诉记者。2007年在中共中央统战部、民建中央的领导支持下,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正式成立,全力开展扶贫工作。多年来,思源工程围绕贫困地区的卫生医疗、教育助学、社会救助、新农村建设、电商助农等领域开展工作,累计募集款物26亿元,对接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达155亿元,帮扶困难群众2000万人次,其中93%是农村困难群众。“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李晓林感叹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思源工程作为社会公益慈善力量投身脱贫攻坚这么多年,贵州省黔西县化屋村脱贫前后的变化,让李晓林最为印象深刻。
化屋村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苗族村寨,原来由于交通不便,加上石漠化严重,贫困发生率曾高达66.3%。
“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更有很多细分领域,同样存在‘难啃的硬骨头’。因此,我们公益组织要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做‘艰苦奋斗老黄牛’,作为政府的有效补充,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