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益项目

思源·空中课堂

思源助学

扬帆计划

团善昌南

中共中央宣传部就新时代民政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来源:民政部官网    2022-09-08

图片


9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詹成付出席发布会,介绍新时代民政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詹成付介绍,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上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十年奋斗不寻常,十年成就很辉煌,十年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助力了特殊困难群体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年来,我们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这一体系年均保障低保人员4000万人以上、特困人员近500万人、临时救助人员1000万人次左右、各类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230万人次以上。

 

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脱贫攻坚“兜底一批”的任务,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兜底脱贫,同时我们不断健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实施低保扩围政策,对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巩固拓展了兜底保障的成果,有力有序衔接了乡村振兴战略。

 

十年来,基本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高。2012年—2021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或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集中和分散养育的孤儿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728元和每人每月1288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77.9%和83.1%。

 

十年来,基本民生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我们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制度,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每年惠及近两千万残疾人。

 

十年来,慈善事业蓬勃发展。2020年慈善捐赠已突破2000亿元,2012年-2021年发行福利彩票18600亿元,总共筹集彩票公益金5408亿元。

 

第二,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助力了续写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十年来,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层民主渠道不断拓展,基层民主形式日益丰富,基层民主成效持续提升,在发展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我们持续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城市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已分别达到100%和79.5%,400多万社区工作者在为民服务特别是近三年来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加强社会组织工作,推动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如期完成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依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国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总量已达90万个,比2012年增长1.7倍。

 

我们持续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达73.7万人,比2012年增长近9倍;志愿者队伍超过129万支,注册志愿者已达两亿两千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9%。

 

第三,基本社会服务加快发展,助力了群众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

 

十年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36万个、床位812万多张,床位数是2012年的近两倍。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综合补贴等制度不断完善,惠及近3700万老年人。

 

我们全面取消婚姻登记收费,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促进家庭和谐美满。

 

我们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殡葬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制定出台《行政区划管理条例》,修订出台《地名管理条例》,统筹推进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向社会提供地名公共服务。

 

回顾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十年民政领域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历史性变化,同时也展现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这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各级民政部门将更好地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民政战线新的更大贡献!

 

媒体问答摘录


记者: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是有别于市场和政府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蓬勃发展,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抢险救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詹成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和慈善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对社会组织和慈善工作的全面领导得到加强。这十年,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共建有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17.1万个。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遍纳入了社会组织的章程。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党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已经成为常态。

 

二是社会组织和慈善工作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这十年,国家制定了慈善法、民法典、志愿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正在修订完善之中。国家及有关方面持续完善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公益股权捐赠、社会组织的会费免税、捐赠票据使用等一系列政策。中央财政连续多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国务院明确规定在制定有关行政法规、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过程中要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这些都为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是社会组织和慈善工作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这十年,729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和69699家地方性行业性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实行了“应脱尽脱”;我们培育发展了一大批老百姓直接参与的社区社会组织。互联网慈善蓬勃发展,通过互联网募捐的款项每年增长率均超过20%。

 

四是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发挥的舞台越来越广阔。这十年,是社会组织发展最快的十年。目前,我们已经登记的社会组织是90万个,这个数据如果进行比较的话,它是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组织的两万倍,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组织数量的150倍。我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目前已经超过一万个。2020年,我国慈善捐赠额突破2000亿元,较2012年增长155%。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实施扶贫项目初步统计是9.2万多个,引导投入各类资金1245亿元;社会组织积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参与制定了2499项国家标准和364项国际标准;目前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占全国养老机构的44.7%,这个数量是很大的,切实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


记者: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基本民生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民政部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考虑?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第一,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这个体系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综合高效。

 

第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制度性保障。低保制度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主体制度安排,目前低保在对象认定、收入核算、办理流程以及资金发放、动态管理等方面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规范,也更加具有包容性,更有温度。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整合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成为与低保制度并行的一项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突出“救急解难”,重在解决群众突发性、紧迫性基本生活困难。

 

第三,社会救助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除了低保标准这十年变化之外,这十年各级财政累计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资金2.04万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低保资金和其他救助资金都能及时足额发放。

 

第四,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兜底作用。在脱贫攻坚期内,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了低保或者特困供养,占全部脱贫人口的19.6%。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们继续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将277万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低保或者特困供养,巩固了脱贫成果。

 

第五,实现了对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民政部基本建成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这个平台归集了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基本信息,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4%。同时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健全了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救助帮扶,使各项救助政策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拓展应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创新优化救助服务,进一步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

 

记者:健全和完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为主要对象的社会福利体系关系民生福祉。这些年民政部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李保俊:社会福利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持续完善老年人福利。推动老年人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实现了省级全覆盖。强化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高龄、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重点为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帮助他们安享晚年。

 

二是深化拓展儿童福利。逐步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着力提升孤儿养育质量,制定实施《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拓展保障范围,将3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制度保障,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纳入关爱服务体系。

 

三是不断提升残疾人福利。推动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普遍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并实现“跨省通办”和“全程网办”。推动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开展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和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加强精神病人福利机构建设,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做好困难重度残疾人集中或者社会化照护工作,增强了残疾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民政部门将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完善制度、强化服务、提升水平,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迈向共同富裕提供更为有力支撑。


返 回